防汛不松懈 安全筑防线 | 大学生防汛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25 动态浏览次数:74

“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期将至,在此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近期正值春夏之交,天气不稳定,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确保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学校保卫部特向全体同学发布以下防汛安全提示,请务必提高警惕,牢记在心:


一、 密切关注预警,做好提前防范


1.留意天气信息与预警信号。请同学们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信息,尤其是关于暴雨、雷电的预警信号,及时了解天气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了解暴雨预警信号含义:

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2.做好宿舍安全检查。留校的同学请注意,暴雨来临前务必关好宿舍门窗,防止雨水灌入。检查阳台、窗户附近有无渗漏风险,确保阳台地漏通畅。发现任何安全隐患,请及时向宿管或后勤部门报告。

二、 暴雨天气期间,务必注意安


1.避免涉水行走。暴雨天气时,道路容易积水。请尽量避免涉水行走,防止滑倒、陷入坑洞或触电。如确需涉水,请务必选择水浅处,仔细观察,缓速通过。

2.注意交通安全。雨天路滑,视线受阻。请同学们假期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驾驶或乘坐车辆时,要减速慢行,保持车距。避免在积水路段强行通过,注意警示标志,服从交通指挥。

3.防范雷击风险。雷雨天气时,切勿在室外空旷地、树下、电线杆、铁塔附近停留或行走。避免在雷雨时使用手机、淋浴(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等。室内也要关闭门窗,远离金属管道。

4.远离危险区域。请勿在河边、水库、山坡、围墙下等危险区域逗留、玩耍。注意避开广告牌、空调外机等可能掉落的悬挂物,以及倾倒的树木、电线杆等。

三、 假期出行提示,确保旅途平安

1.评估出行风险。计划外出旅行的同学,请提前了解目的地及沿途的天气状况和汛情信息,审慎评估风险,合理规划行程,尽量避免前往汛情严重或地质灾害风险高的地区。

2.保持通讯畅通。假期期间,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及时与家人、班主任保持联系,告知行程动态。

四、 紧急情况应对与求助

1.掌握自救知识。请同学们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紧急避险与自救方法。

溺水自救指南

保持冷静最重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

把身上的重物尽量甩掉,比如书包、鞋子等。

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漂浮物进行自救,如木板、树枝等,借助它们的浮力浮在上面,寻找机会抓住建筑物、大树等固定的物体。

洪水逃生指南

准备好通信设备,收集手电、口哨、镜子、打火机、色彩艳丽的衣服等可作为信号用的物品。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洪水来得太快,已来不及转移时,可以爬上屋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被洪水包围时,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有通信条件时,可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

切记!禁止独自游水转移。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

城市内涝指南

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

远离用电设施,发现高压线塔或电线杆倾倒,要迅速躲避。

家中遇内涝积水,应及时切断电源、燃气阀。

家里可以常备内涝防范用品,如哨子、手电、救生衣和救生圈等。车里常备应急锤、五金工具箱等,当车辆被水淹没时可以尝试敲击车窗玻璃边缘和角落这些容易破碎的位置。

泥石流逃生指南

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跑,远离沟道、河谷等低洼地带和易滑坡地带。

不要往地势空旷、树木生长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因为密集的树木可以有效阻挡泥石流的前进。

不要停留在低平的弯道凹侧,因为弯道处水位较高。也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方。

不要向土层较厚的地带逃生,要向地质坚硬、无碎石,且不易被雨水冲毁的岩石地带逃生。

2.及时报告求助。如遇任何紧急情况或安全问题,请第一时间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联系家长、班主任或拨打110报警。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希望全体同学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自我保护,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祝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愉快的“五一”假期!


报警电话:

0591-83843281